
客户服务专线:400-884-6567、028-87573647
-
- 产品中心
-
-
-
-
超纯水机配件RO反渗透膜清洗
-
来源:公司官网 发布日期:2019-12-03 17:05:14 浏览次数:2458
-
超纯水机需要定期进行维护,其中较重要得一个环节就是RO反渗透膜得清洗。RO反渗透膜系统在正常运行一段时间后,RO反渗透膜元件会受到给水中可能存在的悬浮物或难溶物的污染。定期地进行水冲洗和化学清洗可恢复膜元件的性能,延长膜元件的使用寿命。
膜清洗频率与预处理措施的完善程度是紧密相关的。预处理越完善,清洗间隔越长;反之,预处理越简单,清洗频率越高。可根据以下情况进行判定,膜是否需要进行清洗了:
1.在正常压力下如产水流量下降至正常值的10%-15%;
2.为了维持正常的产水流量,经温度校正后的给水压力增加了10%-15%;
3.产水水质降低10%-15%;
4.脱盐率降低10%-15%;
5.使用压力增加10%-15%;
6.RO反渗透系统各阶段的压差增加明显等。
二、反渗透膜元件的污染物:
常见的RO反渗透膜元件的污染物有碳酸钙、硫酸钙、金属氧化物、硅化物、无机或有机沉淀物、天然有机质、合成物(阳离子聚合电解质)和微生物(藻类、霉菌、真菌)等。
三、清洗方式可分为物理清洗和化学清洗
1、物理清洗:物理清洗是使用机械性的冲刷去除膜元件的污染物,恢复膜元件的性能,可以采用湍流、振动、气水混合、超声波等各种物理方法将吸附在膜元件上的污染物冲洗掉。如示意图所示:
清洗时膜面状态示意图物理清洗的优点:针对反渗透膜污染,吸附能力比较小的污染物来说,利用物理清洗可以有效的清洗掉污染物,物理清洗不改变污染物的性质,通过力量的方法使污染物去除。
物理清洗的缺点:①不宜长时间、密频率使用;②物理清洗容易造成产水量下降;③操作不当较化学清洗更容易造成膜损伤;④无法消除微生物、细菌及有机物的污染。
物理清洗注意事项:①冲洗流速:在反渗透膜系统运行时,污染物逐渐的堆积在膜表面。在进行冲洗时,流速一定要比系统正常运行时的流速要高,才能将污染物冲洗掉;②冲洗压力:正常反渗透系统运行的压力,使得污染物堆积在膜表面,因此在冲洗时若选择较高的压力会使得污染物在压力大的作用下更容易附着在膜表面。所以在冲洗时,应该选择低压、高流速的清洗方式,增加膜表面水平方向的冲洗力度,这样才能将污染物从膜元件中冲洗出来。通常的冲洗压力在0.3MPa以下。如果在0.3MPa压力以下很难达到一定的流量,应该尽可能的控制进水压力,以不出产水或者少出产水为标准。一般来说,进水压力不能大于0.4MPa;③冲洗频率: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该经常对系统进行冲洗。增加冲洗次数比进行一次化学清洗更有效果。一般的清洗频率推荐为一天一次最好。根据具体使用情况,用户可以自行控制冲洗频率。
2、化学清洗:化学清洗是使用相应的化学药剂与污染物发生反应,使其溶于水中,然后排出膜元件,恢复膜元件性能的一种清洗方式。RO膜化学清洗对清洗药剂的选择要求非常严格,选择的清洗药剂首先一点不能与即将清洗的RO膜元件发生任何相关反应,另外选择的药剂最好处理方便,不能因为清洗而污染环境。RO反渗透膜产水设备常用的化学清洗剂分为酸性清洗剂(硝酸、磷酸、草酸柠檬酸和氢氟酸等)和碱性清洗剂(NaOH、KOH等)。化学清洗前建议将膜元件进行实验分析,然后针对污染原因选择对应的化学药剂。在使用化学药剂清洗的同时,通常采取等水压冲洗或者反向冲洗的冲洗方式,这样能更有效地清除膜表面的污染物。
化学清洗的优缺点,优点:化学清洗可以有效防止微生物、细菌以及有机物的污染;清洗更彻底;对膜的物理损坏较小。化学清洗的缺点:①使用清洗剂不当容易造成膜损伤;②清洗频率不当,容易影响膜性能。
化学清洗过程简述:RO反渗透膜化学清洗工艺包括冲洗、侵泡、循环三个过程:①冲洗过程:在RO反渗透系统的化学清洗过程中,要进行两个冲洗过程:化学清洗开始时的冲洗能有效刷洗表面污物;化学清洗完成后的冲洗能有效地去除化学清洗液,为产水水质提供了必要保证。②侵泡过程:侵泡是RO系统清洗的关键。它既能使化学清洗液与污染物发生相应的化学反应,又能让污染物从膜的表面脱落,溶解于化学清洗液中达到化学清洗的目的。③循环过程:循环是RO系统清洗的主要过程。该过程中化学清洗液与膜内部分子发生物理的动力接触,进一步发生渗透、摩擦、剪切等反应,从而达到化学清洗的目的。
四、 如何正确使用膜清洗剂呢?
正确的膜清洗剂不仅能有效的对膜进行清洗,还能最大程度的减小对膜的损坏。选择膜清洗剂有以下几项注意事项:
1.清洗RO反渗透膜时采用膜专用清洗剂;
2.确定清洗剂之前需要对污染物进行化学分析;
3.对分析结果的详细比较可保证选择最佳的清洗剂和清洗方法;
4.每次记录清洗时的清洗效果,为在特定给水条件下,找出最佳的清洗方法提供依据和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