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中文版
-
-
-
-
反渗透的清洗
-
来源:公司官网 发布日期:2014-09-12 09:15:41 浏览次数:2196
-
在正常运行一段时间后,反渗透膜元件会受到给水中可能存在的悬浮物或难溶盐的污染,这些污染中最常见的是碳酸钙沉淀、硫酸钙沉淀、金属(铁、锰、铜、镍、铝等)氧化物沉淀、硅沉积物、无机或有机沉积混合物、NOM 天然有机物质、合成有机物(如:阻垢剂/分散剂,阳离子聚合电解质)、微生物(藻类、霉菌、真菌)等污染。
污染性质和污染速度取决于各种因素,如给水水质和系统回收率。通常污染是渐进发展的,如不尽早控制,污染将会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损坏膜元件。当膜元件确证已被污染,或是在长期停机之前,或是作为定期日常维护,建议对膜元件进行清洗。
当反渗透系统(或装置)出现以下症状时,需要进行化学清洗或物理冲洗:
在正常给水压力下,产水量较正常值下降10~15%;
为维持正常的产水量,经温度校正后的给水压力增加10~15%;
产水水质降低10~15%,透盐率增加10~15%;
给水压力增加10~15%;
系统各段之间压差明显增加(可能没有仪表监测该参数)。
在运行数据未标准化的情况下,如果关键参数没有改变,上述清洗原则依然可以适用。保持稳定的运行参数主要是指产水流量、产水背压、回收率、温度及TDS。已受污染的反渗透膜的清洗周期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而定。正常的清洗周期是每3-12 个月一次。如果在1 个月以内清洗一次以上,就需要对反渗透预处理系统做进一步调整和改善,如追加投资,或重新进行反渗透系统设计。如果清洗频率是每3 个月一次,就可以针对现有设备进行改造。
当膜元件仅仅是发生了轻度污染时,重要的是清洗膜元件。重度污染会因阻碍化学药剂深入渗透至污染层,影响清洗效果。如果膜元件的性能降低至正常值的30-50%,那么,欲完全恢复膜元件出厂时的初始性能是不可能的。
在反渗透系统设计中,可使用反渗透产品水冲刷系统中的污染物以降低清洗频率。用产品水浸泡膜元件可有助于污垢的溶解、脱落,降低化学清洗的频率。
清洗何种污染物以及如何清洗要根据现场污染情况而进行。对于几种污染同时存在的复杂情况,清洗方法是采用低PH 和高PH 的清洗液交替清洗。
清洗过后,水量上升了。那说明清洗还是有一定的效果的。但是很快的又堵了,就说明是你的进水有问题。可能有三种原因:
1.进水SDI过高,且系统回收率比较高,导致系统结垢趋势明显。
2.反渗透阻垢剂投加量不够,或是选型不对。
3.系统有微生物污染。细菌繁殖,导致膜的污染和堵塞。
-